读懂《道德经》的24个字,人生就开挂了!
朋友问我:“《道德经》真的那么厉害吗?你家那几本版本的,都用得上吗?”
我嘿嘿一笑:“这书啊,看似简单,读懂不容易。最要命的是,懂了还得会用,才不算白读。”
她不信,说这么薄一本小书,有那么神吗?我一拍大腿:“来,我教你24个字,就够你用了。要是学透了,人生都能少摔几跤。”
这24个字是什么呢?别急,我慢慢跟你讲清楚。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话出自《道德经》第33章,说白了就是:了解别人,那是智商在线;了解自己,那才是真大佬。
听起来颇具哲理,不是吗?然而,真要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却绝非易事。你身边有没有那种人,看别人门儿清,看自己啥都看不见的?
讲个三国的小故事。杨修,这人你知道吧?他聪明得很,曹操写个字母“活”在花园门口,他立马悟出曹操觉得园子“太多口”,于是果断拆了大门。他人皆赞其聪慧,然曹操又当如何呢?心里早已冷笑三声:小子,你这不是抢风头吗?结果可想而知,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最后就成了刀下魂。
我还认识一个职场达人,整天自诩“人精”,公司谁喜欢听什么话,他门儿清,什么领导要啥风格,他一秒跟上。但偏偏他对自己没个数,飘得跟个氢气球似的,得罪了同事,惹怒了老板。抢功劳、抢出风头,最后的下场就是:被“抢”出了公司。
所以啊,这句话就像给我们打了个强心针:看别人固然重要,但能每天照着镜子问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干啥?”那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做到了这一点,你会少掉无数坑。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这是《道德经》第44章里的经典名句,大概意思是:做人别贪,知足常乐,才能稳稳当当地过日子。听起来鸡汤,但其实超级硬核!
我们生活中那些“大翻车现场”,十有八九都是不知足、不知道刹车造成的。讲个身边的真人真事吧。
我有个亲戚,他靠摆摊卖水果,一天能赚个千把块,妥妥的“月薪过万自由人”。但他看到别人开水果店赚得更多,就心痒痒地也去开店了。结果,半年不到,房子卖了,老婆闹离婚,最后捶胸顿足:“早知道我就守着摊子了!这便是我那折腾不止的命数啊!”
瞧见没?人一旦不知足,就容易觉得自己什么都行。问题在于,人生并非游戏机,并不存在诸多的复活币。
其实,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朴素又实用的道理:你可以有野心,但别赌上全部;你可以努力,但别想着一下子捞过界。稳扎稳打,才是生活的王道。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谈及“做人要直”,不少人都会发出“嘿!”这样的反应。我生性耿直,向来秉持有话直说的原则。于我而言,委婉迂回非我所好,心中所想便径直道出,不愿遮遮掩掩、拐弯抹角,此乃我为人处世的一贯风格,亦是我耿直性格的直接体现。结果呢?这世界有多少“钢铁直男”“愣头青”,因为直得像一根铁条,硬生生把自己拍扁了。
我有个朋友的老公,就是那种“怼人不眨眼”的人。家里来客人,他直截了当地对人家说:“哎,你这衣服是淘宝买的吧?看起来质感不行。”听着是不是很窒息?结果可想而知,他得罪了一圈人,没人愿意跟他深交。后来他创业,没人给他帮忙,路走得比别人难了十倍。
这就是“直而不肆”的重要性:你直可以,但别戳人肺管子。老子教得明白,做人要正直,但不能刚愎自用,更不能让人讨厌。直得温和一点,才会更受欢迎。
还有一句“光而不耀”也很妙。你有能力,可以发光,但别亮瞎人眼,谁都不喜欢刺眼的灯泡啊!
例如,当你升职或者赚得盆满钵满时,不必四处炫耀,他人迟早会知晓的。你越是低调行事,就越令人钦佩。做人就是要像个太阳——温暖别人,但别烤化人家。
这24个字,才是人生的“开挂秘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提醒你别飘,别只看别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让你稳住别浪,贪多嚼不烂;“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教你做人要留分寸,有实力但别炸场子。
你把这24个字真琢磨透了,就像拿到了人生的说明书。职场上,你会少得罪人,多赢朋友;生活里,你会少摔跤,多几分从容。
所以啊,《道德经》不仅仅是书架上的一本经典,而是生活里的“高情商宝典”。若运用得当,你便会发觉自己当真“无往不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