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人一旦开窍,所有事都有了规律!”

100

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无”的玄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自《老子·道经·第一章》,意思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道,不是永恒普遍的道;可以称说的名称,不是永恒普遍的名称。

这是《道德经》的开篇之句,也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总纲。“道”指的是宇宙万物运行变化的规律,是自由又无形无象的绝对真实;"名"则指的是对万物的命名和定义,是无法用文字固化的,是流动变化的。

在老子的思想中,"无"并非指不存在的东西,而是指一种超越存在的本原状态。是一切存在的起点,也是万物归一的终点,以不可名状的混沌状态存在,我们只是捕捉到了它们暂时的、表面的特征。


超越对立,用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出自《老子·道经·第二章》,意思是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体现出老子哲学中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是在对立中存在的,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世间万物永恒不变的规律。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挫折,这便是“无”或“难”;但挫折成为了我们成长的催化剂,这则是“有”或“易”,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带来新的挑战,"难"与"易"便不断交替出现,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

这样的哲学观点教会我们在对立中寻找平衡,在挑战中发现机遇。我们可以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波折,更加灵活地应对工作中的变化,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摸清规律,顺应规律,不瞎折腾: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出自《老子·德经·第四十章》,意思是大道的运动,表现在循环往复上;大道的效用,表现在柔弱上。

世间万物的运动是反复回环、循环不息的,事物运行到一定阶段便会自然地回到原点,然后再开始新的循环。所以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道”是有反向调节作用的,我们做人做事要把握好一个“度”字,不过度把持,也不过分强求,一旦事物发展到临界点,便是适得其反。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和更新。我们要摸清规律,顺应规律,借势而为。正如小米创始人雷军所言: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