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悠闲的夏日诗,我也想过这样的日子

100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


每年立夏一过,

夏意虽还浅着几分,

却已满怀了憧憬。

听一场阵雨敲窗,

赏一抹荷塘月色,

为西瓜“咔”的开裂声欣喜,

黄昏里,吹一吹夏风的惬意

......


周作人说:

“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夏,正是闲适的代名词,

抬眼即生机,推窗见绿意。

奔忙了一个春天,

总该留点余闲,

舒展身心,怡情悦性了。


01

生活的美好,都在闲情里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夏日,

差不多已入了六月,

天气越发热了起来,

还在工作的高骈,

索性让侍从带着公文,

到山脚小院,避一避暑气。


不入山,已能见林荫翠色,

阳光映照,周身一派晴明,

楼池相应,波澜不惊,

亭院无风、无影、亦无人。



带着些许疲惫,坐于亭上,

才拿起笔,便有微风吹来,

携着幽幽袅袅的花香,

拂过亭檐薄纱,柔柔环面。


方才的倦意,一扫而尽,

看着满墙团簇的蔷薇,

高骈不禁陶醉于其中,

挥笔而成了这首《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短短四句,妙处尽显,

即使难以亲临其景,

慢慢诵读,已能惬意满怀。

对夏日眷恋与畅想,

也正是因它而添了许多。



后来才知道,诗人高骈,

主业竟是戎马倥偬的将军,

出生在禁军世家,

破党项,退吐蕃,

平安南,收交趾

儿时一箭双雕,壮年战功累累。


林语堂先生曾说,

“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

高骈也好,苏轼也好,

无论武将文官,

陶渊明也好,晏殊也好,

无论潦倒得意,

古人总能在须臾之中,

捕捉到生活的美感,

又用诗意之笔,

将其点染成生命的意趣。


现代人,人人向往

“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的美好,

却总难以真正尝得闲中之趣,

或许是走得太过匆忙,

丢了一颗“闲”心罢。



02

平常人生,因无用而闪光


现代生活,节奏匆忙,

“闲”往往被划分成无用一派。

谁都愿意多做些“有用”事,

节约时间,提升效率,

但凡所为,先思索目的。


然而,若留心想想,

其实,很多值得回味的时刻,

正是从“闲”和“无用”中得来的。


就拿莫言来说,

他从小就喜欢看“闲书”,

为读那些没用的“闲书”,

藏到草垛里,被虫蚁叮咬,

直至傍晚落日西沉也不觉。


读得悲伤了,

眼泪就簌簌地落下来;

读到妙趣横生处,

无顾忌地跟着开怀大笑,

想哭便哭,想笑便笑,

任情绪自在舒畅的流动,

这种心灵的愉悦与放松,

是一切“有用”难以媲美的,

也正成了生活趣味的源泉。



古语云: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

古人对月抚琴、焚香品茗、

酌酒对弈、莳花寻幽......

在日用必需的东西之外,

总要保留一点无用的部分,

全心专注,孜孜不倦。


正因这很多无用的时刻,

能够真正慰藉灵魂,

让平平无奇的生活,

也能闪出许多的微光。


03

身闲,成烟火

心闲,得风月


寻回古人般的闲居生活。

在这个夏天,

不如来一场清晨漫步,

趁阳光温柔,

循着公园的青石板,

且走走,且停停,

“白云流水如闲步”

放慢脚步,放慢目光,

不拘日常,闲散一会。



不如等一场雨落,

无论身处何处,

从喧哗中抽身而出,

留一刻空白,给雨声,

让滴滴落雨的节奏,

涤去心中的尘埃。


不如在燥热难眠的夜晚,

从书中寻一隅清静,

名画帖书,笔墨挥洒,

发抒性灵,无甚拘束。

......


柴米油盐酱醋茶,

琴棋书画诗酒花,

俗有俗的温馨,

雅有雅的恬然。



寻回古人心灵的从容。

像李涉,为仕途奔走,

被迫流放穷乡僻壤,

被悲郁的情绪笼罩,

却也能分出一点闲心,

去发现周身的美好——

终在竹院僧寺中获得慰藉,

留下了"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佳句。


闲,是岁月的留白,

更是心灵的留白,

为闲而闲,难得真闲,

心常有闲,趣生其间。


04

最好的生活,忙有余闲


还记得《锵锵三人行》里,

谈及闲情雅趣,窦文涛说,

“老觉得这个钱挣不够,

老觉得对未来充满危机感。

于是老想逃避,

老想挣够了钱,就逃。”


而梁文道则说,

“我见过很多的,

没能等到闲来,就抑郁了,

或者终于等到退休,

却发现不知道怎么闲了。”

漫漫人生之旅,

终究无法割裂成两半,

在忙中蓄力,在闲中喘息,

时忙时闲,才能安心得趣。



“如果太忙,

心灵一定会死亡。”

那么“忙有余闲”,

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